國際視窗 驚嚇過度 小心「心碎症候群」


【中時電子報】2005年5月18日


柯俊銘(公職臨床心理師)


翻閱報紙,天災人禍的消息時有所聞,常見得知噩耗或目睹災變的當事人,記者總以「心痛如絞」、「心如刀割」來形容,甚至以「心碎」來突顯悲痛、震驚的感受。話說雖言簡易賅,卻鮮有人探討該現象是否真實存在。

然而,一篇於今年2月發表在「新英格蘭醫學期刊」的報告指出,「心碎」確有其事,並非只是誇飾的寫作用語。臨床發現,瞬間且重大的情緒壓力,會引發個體嚴重的心肌衰弱,症狀類似典型的心臟病﹙如胸痛、呼吸急促、心律不整等﹚,但治療後常能迅速復原,且無明顯後遺症。

在該研究中,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的專家,針對19位年齡介於27至87歲的案主資料進行分析。其多數身體健康,且無心臟病史,但皆因遭遇某些突發事件﹙親友死訊、驚喜派對、車禍、搶劫等﹚,導致心臟病發送醫。另外,有7位普通心臟病發者組成的對照組,用來比較兩造間病情的差異。

結果發現,前者血液中與壓力有關的蛋白質大幅攀升,正、副腎上腺素量為後者的2至3倍,且是一般正常值的7至34倍,而心臟切片更證實不適症狀與腎上腺素過量有關,故「心碎症候群」應純粹為壓力造成。

在血管造影上,並未呈現有動脈阻塞,核磁共振影像也無不可逆的心肌損傷,心電圖與超音波檢查則顯現獨特的心臟收縮模式,即左心室雖正常運作,部分肌肉卻異常虛弱。故整體而言,其與真正的心臟病發完全不同。

有鑑於此,其建議臨床醫師要能區辨該症候群的特徵,避免貿然採取開刀等侵入性治療。基於「身心合一論」的健康理念,針對類似壓力所致病症,或許在緊急處理後,仍需持續的心理復健,方能發揮「防微杜漸」的效果。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Lotus 的頭像
    Lotus

    倚山園

    Lotu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